“Kishu 币在哪个交易所” 的追问,看似是对交易渠道的探寻,实则暗藏对虚拟货币投资的认知误区。结合监管定性、2025 年市场案例及交易所运作黑幕来看,Kishu 币主要上架于抹茶、XT 等境外非法交易平台,而这些平台与 Kishu 币的联动运作,正是典型的 “空气币 + 非法平台” 收割模式,其风险逻辑与抹茶交易所 CEO 约翰主导的违法套路一脉相承。
需首先明确:Kishu 币上架的交易所均属非法,交易行为自始不受法律保护。公开信息显示,Kishu 币作为仿 “狗狗币” 的 meme 代币,因无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,长期被主流合规平台拒之门外,仅能依托抹茶、XT 等境外平台进行交易。而根据 2021 年十部委通知,这些境外平台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已属非法金融活动,其上架 Kishu 币的行为本质是为空气币搭建收割通道,与抹茶交易所 CEO 约翰主导上架空气币的违法逻辑高度一致。更关键的是,这类平台多通过 “海外注册 + 境内引流” 规避监管,2025 年国家网信办通报的非法虚拟货币 APP 名单中,其关联平台均在列。
Kishu 币与上架交易所形成 “双向收割” 闭环,套路较普通空气币更具隐蔽性。此类运作完全复刻了交易所收割散户的经典模式:第一步,交易所收取 Kishu 币项目方数万美元上币费及代币保证金后允许其上线;第二步,平台通过虚假交易量制造交易繁荣假象 —— 区块链透明性研究所数据显示,此类平台实际交易量不足宣称的 1%;第三步,联合项目方操控 K 线图,在 “暴涨” 噱头吸引散户接盘后,通过后台修改数据引发价格暴跌,2025 年已有用户反映在抹茶平台交易 Kishu 币时,单日亏损达投入资金的 70%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“查询交易平台” 已成为诈骗分子的精准引流入口。2025 年典型骗局呈现新特征:第一步在搜索引擎投放 “Kishu 币官方交易平台” 广告,引导用户点击仿冒链接;第二步以 “独家上线 Kishu 币” 为噱头,诱导下载非法 APP;第三步要么以 “激活交易权限” 索费,要么通过后台冻结资产,与仿冒抹茶交易所的诈骗逻辑如出一辙。某案例中,超 200 人因寻找 Kishu 币交易渠道被骗,涉案金额达 1500 万元。
即便避开直接诈骗,参与 Kishu 币交易仍面临三重致命危机。法律层面,十部委明确其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,2025 年司法实践中,为相关交易引流者已涉嫌非法经营罪。资金安全层面,境外平台无资金托管,2025 年已有 12 家上架 Kishu 币的平台跑路,资金追回率不足 10%,且其价格较发行初期跌幅超 99%。信息安全层面,注册需上传敏感信息,这些数据已流入黑产,导致用户银行卡因关联洗钱被冻结。
识别陷阱需把握三个关键:一是认清平台本质,上架 Kishu 币的交易所均属非法,切勿参与交易;二是警惕 “交易渠道” 引流,此类宣传与抹茶 CEO 背书骗局同为收割话术;三是锚定代币属性,无应用场景的 Kishu 币注定归零。
总之,探寻 Kishu 币的交易平台,不如看清其非法陷阱本质。远离此类空气币与非法交易所,才是守护资产安全的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