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现在还能挖以太坊吗?” 的疑问,需从技术机制迭代与法律监管双重维度作答。自以太坊完成 “合并” 升级后,传统算力挖矿(PoW)已彻底终止,而所谓 “PoS 挖矿” 不仅与原挖矿模式本质不同,在我国更属明确禁止的非法金融活动,暗藏多重风险。
从技术层面看,以太坊挖矿已成为历史。2022 年 “合并” 后,以太坊正式从工作量证明(PoW)机制切换为权益证明(PoS)机制,不再需要矿机通过算力竞争记账权获取奖励,这意味着曾用于挖以太坊的显卡矿机已彻底失去用武之地。当前网络维护依赖验证节点质押以太坊获取收益,与 “消耗算力产出代币” 的挖矿模式存在本质区别,任何宣称 “出售以太坊矿机”“提供挖矿服务” 的宣传均属虚假信息,与玩客云停服后仍被炒作 “设备复活” 的套路如出一辙。
我国监管政策早已对以太坊挖矿划定红线。2025 年最新政策明确,虚拟挖矿无论规模大小均属非法活动,个人使用家用电脑挖矿若月耗电量超 300 度即可能面临行政处罚,企业级矿场更可能触发非法经营罪等刑事追责。即便转向 PoS 质押,其本质仍是虚拟货币相关活动,我国严禁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交易炒作,参与质押获取收益同样不受法律保护,与 “链克” 交易的非法属性完全一致。
更需警惕的是借 “以太坊挖矿” 名义的新型诈骗。不法分子利用 “机制变革” 的信息差,伪造 “以太坊 2.0 挖矿官网”,宣称 “PoS 挖矿零门槛、年收益 100%”,诱导用户缴纳 “质押金” 或下载恶意软件。这类骗局刻意混淆 “质押” 与 “挖矿” 概念,实则通过虚假平台窃取用户资产,2025 年已有投资者因轻信此类宣传被骗取数万元,其套路与仿冒玩客云官网的诈骗逻辑高度相似。
即便抛开合规风险,参与 PoS 质押仍面临多重陷阱。普通用户需通过第三方平台参与质押,却可能遭遇平台挪用资产、节点宕机被罚没质押金等风险,2024 年就有矿场主因节点问题损失 42% 质押资金。且境外平台向境内用户提供服务属非法,一旦平台跑路,用户维权无门,与 Bcex 等非法交易所的资产安全风险本质同源。
法律层面的惩戒力度正持续升级。2025 年司法实践中,90% 的虚拟挖矿案件以非法经营罪立案,涉案矿机将被强制拍卖,违法所得全部没收。若通过控制他人设备 “挖矿”,还可能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,面临刑事处罚。
综上,现在已无法进行以太坊挖矿,任何相关宣传非虚假噱头即诈骗陷阱。公众需认清机制变革真相与法律红线,坚决远离虚拟货币挖矿、质押等活动,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守护财产安全。